Page 295 - 2020 White Paper on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China
P. 295
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South China
示 着 丰 厚 的 利 润 。当 然,消 费 可 能 会 停 滞 不 前,但 咖 啡 散度提升。尽管法国仍是进口葡萄酒市场的领头羊,但随
是 一 种 让 人 上 瘾 的 饮 料,且 中 国 的 城 市 化 进 程 正 快 速 着消费者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葡萄酒,该国市场份额
推进(Campbell)。 正在下降。生产商也在探索各类方法接触消费者,如互联
网、社交媒体和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渠道(Arthur)。
的确,中国的咖啡零售是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零售
行 业 。到 2 0 2 3 年,咖 啡 销 量 有 望 大 幅 增 长,达 人 均 每 年 经典精酿啤酒在中国仍是极具竞争力的酒类产品,
5.5杯。市场规模已从2013年的156亿元增至2018年的 其在中国的销售量不断增加,吸引更多外国品牌进口和
569亿元,预计到2030年将达1806亿元。根据全球企业 外商投资。精酿啤酒成为中国啤酒消费者口中的流行词
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(Frost & Sullivan)的数 汇,在网络上热度极高。中国消费者对这种啤酒愈加感兴
据,这一增长说明从2018年到2023年,咖啡市场规模一 趣,对不同口味的接受度也在提升。如今,进口啤酒市场
直保持25%的复合年增长率。“我们相信,随着中国人生 在中国出现了大幅增长,成为国内品牌一大竞争对手。新
活节奏加快,消费习惯改变(年轻一代开始接受西方生 的生活方式趋势也促进了精酿啤酒的进口增长,据中国
活方式),中国咖啡市场将持续增长”,瑞士信贷的Tony 精酿啤酒业内人士预测,到2020年,啤酒市场将增长30%
Wang在一份针对客户的报告中如是说(Fitzgerald)。 (DCCC)。与此同时,随着全球啤酒销售陷入停滞,各大
啤酒厂商纷纷涌向中国。在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,由
酒精饮料 于高档产品越来越受欢迎,啤酒的销售值正在飙升。英国
研究机构欧睿国际(Euromonitor)称,2018年中国啤酒
随着中国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,中国烈酒市场蓬勃发 销量约为4500万升,较2013年下降约10%。然而,在相同
展。高档烈酒已是中国餐桌上的常客。中国本土烈酒仍主 的五年时间里,中国的啤酒销售额飙升了近40%,达930
导国内烈酒市场,但威士忌和白兰地等洋酒愈加受到消费 亿美元,主要原因是高档啤酒人气上升,促使啤酒销售单
者追捧。西方酒文化在年轻一代中越来越流行,电子商务 价上涨(Watanabe)。
平台的兴起也降低了西方烈酒品牌进入中国酒精饮料市
场的门槛。然而,中国酒精饮料市场的监管长期处于变动 经过多年发展,中国的啤酒市场已经成熟——该市
之中,立法机关对如何规范中国酒精饮料市场仍未达成共 场有广阔的消费者基础。过去几年中,啤酒市场总量呈下
识。中国市场对酒精消费方式不同于西方市场。就中国白 降趋势,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啤酒的产量和消费量下降。随
酒而言,人们几乎都是直饮。此方法不适用于西方烈酒,因 着经济发展,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不断提高。消费者逐渐
为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还不习惯它们的味道,因此酒吧和夜 倾向于选择优质啤酒,而非低价啤酒。中国年轻消费者、
总会主要调配鸡尾酒,而不供应烈酒。但近年来,中国消费 中等收入消费者群体推动了对高档啤酒需求的增长,其
者开始尝试像消费中国白酒一样消费西方烈酒。例如,单 中北京、上海和天津等一线城市的消费者群体最大;此
一麦芽威士忌正成为酒吧新宠。与其他国家相比,中国的 外,还有大量酒吧和餐馆供应更多高档酒精饮料。一线城
酒水消费者更年轻。威士忌品牌已经注意到了该趋势,并 市在中国进口酒类市场中所占份额最大。尽管如此,随着
采取了相应的策略来吸引年轻的消费群体。北京、上海、广 经济扩张和生活方式改变,进入二三线市场对新公司而
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针对中国消费者,均开设了专门供应 言可能是可行性更高的选择。这些地区的中国啤酒厂往
单一麦芽威士忌的酒吧。许多国际品牌通过塑造自身时尚 往呈区域性分散,当地生产商主导着较小的市场。近年
形象来瞄准年轻消费者,年轻人有巨大的消费潜力,而且 来,许多规模较大的啤酒生产商收购规模较小的本地生
愿意为时尚的生活方式买单(Noël)。 产商,以增加自身市场份额。由于这些原因,加上政府对
国内制造商的大力支持,外国制造商可能会在投资啤酒
2019年对中国葡萄酒市场而言是艰难的一年,进口 制造领域时遇到阻碍。因此,合资和收购是进入中国市场
额下降了8%,这是五年来的首次下降。消费者饮酒次数 的最佳途径(AAFC)。
越来越少。但也有转机。市场在趋于成熟的同时也在发生
变化,新的机遇由此诞生。进口葡萄酒约占中国市场的 软饮料、瓶装水以及运动饮料
40%。消费者人数的增长速度已放缓。2018年,人均葡萄
酒消费量为1.2升,而前一年为1.3升。然而,消费者愿意 尽管跨国企业早已建立了品牌认知,市场份额也相
为优质葡萄酒支付更高价格,这与西方市场葡萄酒质量 对较大,但在跨国企业面临转型和本地化问题之际,中国
走高的趋势相似。2018年的交易量可能有所下降,但交 本土企业正引领着软饮料市场的增长和创新。国产软饮
易值上升了2.8%。交易量下降的另一种解释是,市场仍 料力使传统引领潮流,强势回归市场。2019年,以经典可
在消化2018年之前进口的大量葡萄酒。最新数据显示, 乐瓶包装、贴着复古贴纸的五颜六色的碳酸饮料成为新
中国市场正转向成熟。进口葡萄酒饮用人数仍在增长, 的时尚单品,它们不仅解渴,还营造出怀旧的感觉。可口
但增速已不如前几年。贸易专家已达成普遍共识:尽管销 可乐和百事可乐等国际品牌如今在中国的软饮市场中占
量下降,但市场前景乐观,因为消费者在购买葡萄酒时似 据着主导地位,因为今天的消费者正是喝着可口可乐、百
乎更加有主见。与此同时,市场多元化趋势显现,市场分 事可乐和芬达等知名品牌饮料长大的。但对于70、80、90
295
示 着 丰 厚 的 利 润 。当 然,消 费 可 能 会 停 滞 不 前,但 咖 啡 散度提升。尽管法国仍是进口葡萄酒市场的领头羊,但随
是 一 种 让 人 上 瘾 的 饮 料,且 中 国 的 城 市 化 进 程 正 快 速 着消费者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葡萄酒,该国市场份额
推进(Campbell)。 正在下降。生产商也在探索各类方法接触消费者,如互联
网、社交媒体和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渠道(Arthur)。
的确,中国的咖啡零售是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零售
行 业 。到 2 0 2 3 年,咖 啡 销 量 有 望 大 幅 增 长,达 人 均 每 年 经典精酿啤酒在中国仍是极具竞争力的酒类产品,
5.5杯。市场规模已从2013年的156亿元增至2018年的 其在中国的销售量不断增加,吸引更多外国品牌进口和
569亿元,预计到2030年将达1806亿元。根据全球企业 外商投资。精酿啤酒成为中国啤酒消费者口中的流行词
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(Frost & Sullivan)的数 汇,在网络上热度极高。中国消费者对这种啤酒愈加感兴
据,这一增长说明从2018年到2023年,咖啡市场规模一 趣,对不同口味的接受度也在提升。如今,进口啤酒市场
直保持25%的复合年增长率。“我们相信,随着中国人生 在中国出现了大幅增长,成为国内品牌一大竞争对手。新
活节奏加快,消费习惯改变(年轻一代开始接受西方生 的生活方式趋势也促进了精酿啤酒的进口增长,据中国
活方式),中国咖啡市场将持续增长”,瑞士信贷的Tony 精酿啤酒业内人士预测,到2020年,啤酒市场将增长30%
Wang在一份针对客户的报告中如是说(Fitzgerald)。 (DCCC)。与此同时,随着全球啤酒销售陷入停滞,各大
啤酒厂商纷纷涌向中国。在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,由
酒精饮料 于高档产品越来越受欢迎,啤酒的销售值正在飙升。英国
研究机构欧睿国际(Euromonitor)称,2018年中国啤酒
随着中国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,中国烈酒市场蓬勃发 销量约为4500万升,较2013年下降约10%。然而,在相同
展。高档烈酒已是中国餐桌上的常客。中国本土烈酒仍主 的五年时间里,中国的啤酒销售额飙升了近40%,达930
导国内烈酒市场,但威士忌和白兰地等洋酒愈加受到消费 亿美元,主要原因是高档啤酒人气上升,促使啤酒销售单
者追捧。西方酒文化在年轻一代中越来越流行,电子商务 价上涨(Watanabe)。
平台的兴起也降低了西方烈酒品牌进入中国酒精饮料市
场的门槛。然而,中国酒精饮料市场的监管长期处于变动 经过多年发展,中国的啤酒市场已经成熟——该市
之中,立法机关对如何规范中国酒精饮料市场仍未达成共 场有广阔的消费者基础。过去几年中,啤酒市场总量呈下
识。中国市场对酒精消费方式不同于西方市场。就中国白 降趋势,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啤酒的产量和消费量下降。随
酒而言,人们几乎都是直饮。此方法不适用于西方烈酒,因 着经济发展,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不断提高。消费者逐渐
为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还不习惯它们的味道,因此酒吧和夜 倾向于选择优质啤酒,而非低价啤酒。中国年轻消费者、
总会主要调配鸡尾酒,而不供应烈酒。但近年来,中国消费 中等收入消费者群体推动了对高档啤酒需求的增长,其
者开始尝试像消费中国白酒一样消费西方烈酒。例如,单 中北京、上海和天津等一线城市的消费者群体最大;此
一麦芽威士忌正成为酒吧新宠。与其他国家相比,中国的 外,还有大量酒吧和餐馆供应更多高档酒精饮料。一线城
酒水消费者更年轻。威士忌品牌已经注意到了该趋势,并 市在中国进口酒类市场中所占份额最大。尽管如此,随着
采取了相应的策略来吸引年轻的消费群体。北京、上海、广 经济扩张和生活方式改变,进入二三线市场对新公司而
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针对中国消费者,均开设了专门供应 言可能是可行性更高的选择。这些地区的中国啤酒厂往
单一麦芽威士忌的酒吧。许多国际品牌通过塑造自身时尚 往呈区域性分散,当地生产商主导着较小的市场。近年
形象来瞄准年轻消费者,年轻人有巨大的消费潜力,而且 来,许多规模较大的啤酒生产商收购规模较小的本地生
愿意为时尚的生活方式买单(Noël)。 产商,以增加自身市场份额。由于这些原因,加上政府对
国内制造商的大力支持,外国制造商可能会在投资啤酒
2019年对中国葡萄酒市场而言是艰难的一年,进口 制造领域时遇到阻碍。因此,合资和收购是进入中国市场
额下降了8%,这是五年来的首次下降。消费者饮酒次数 的最佳途径(AAFC)。
越来越少。但也有转机。市场在趋于成熟的同时也在发生
变化,新的机遇由此诞生。进口葡萄酒约占中国市场的 软饮料、瓶装水以及运动饮料
40%。消费者人数的增长速度已放缓。2018年,人均葡萄
酒消费量为1.2升,而前一年为1.3升。然而,消费者愿意 尽管跨国企业早已建立了品牌认知,市场份额也相
为优质葡萄酒支付更高价格,这与西方市场葡萄酒质量 对较大,但在跨国企业面临转型和本地化问题之际,中国
走高的趋势相似。2018年的交易量可能有所下降,但交 本土企业正引领着软饮料市场的增长和创新。国产软饮
易值上升了2.8%。交易量下降的另一种解释是,市场仍 料力使传统引领潮流,强势回归市场。2019年,以经典可
在消化2018年之前进口的大量葡萄酒。最新数据显示, 乐瓶包装、贴着复古贴纸的五颜六色的碳酸饮料成为新
中国市场正转向成熟。进口葡萄酒饮用人数仍在增长, 的时尚单品,它们不仅解渴,还营造出怀旧的感觉。可口
但增速已不如前几年。贸易专家已达成普遍共识:尽管销 可乐和百事可乐等国际品牌如今在中国的软饮市场中占
量下降,但市场前景乐观,因为消费者在购买葡萄酒时似 据着主导地位,因为今天的消费者正是喝着可口可乐、百
乎更加有主见。与此同时,市场多元化趋势显现,市场分 事可乐和芬达等知名品牌饮料长大的。但对于70、80、90
295